第1032章 技术和希望-《四合院:猎人开局,枪指贾张氏!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张经理答道:“下个月开始交货,每月2000吨。王博士说自研芯片的产能能满足,就是安装工人有点缺,现在车间里的工人都在忙氢基钢材的订单。”

    周阳说道:“从其他车间抽调10名熟练工,培训一周就能上岗。囡囡,你再设计个简易安装工具,提高效率,别耽误交货。”

    囡囡点头:“我下午就画图纸,让设备部赶制20套,保证安装速度能提一倍。对了,中交建还想要我们的健康监测系统,年费300万,这个能接吗?”

    周子轩笑道:“当然能接!让IT部派个团队常驻大桥项目部,数据实时传回来,我们在厂里就能监控,有问题随时提醒他们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几天,厂里忙得热火朝天。氢基钢材的轧制线加了两班,智能传感器的安装车间新增了生产线,尼日利亚的彩涂板设备调试进入收尾阶段,储能项目的储氢罐氢脆测试顺利通过……

    周三那天,同济的智能示范楼钢结构吊装直播如期举行。囡囡带着技术员在现场调试设备,周阳和周子轩在厂里的会议室看直播。

    “你们看,”囡囡的声音从对讲机里传来,“吊装到30米高度时,钢材的应力值是200兆帕,在安全范围内。自研的传感器数据传输特别稳,一点没卡顿。”

    直播画面里,AR特效清晰地展示着钢材内部的应力分布,弹幕里一片赞叹:“这技术太牛了!”“钢铁还能自己报数据?”“我们项目也要用!”

    教授的声音在直播里响起:“感谢轧钢厂的技术支持!这套智能钢材系统不仅能保证施工安全,以后运营维护也能省大钱。接下来我们会测试钢材与植物共生系统,大家敬请期待。”

    直播结束后,周阳对周子轩说:“这直播效果比我们投1000万广告都强。张经理,赶紧整理直播回放,发给所有潜在客户,趁热打铁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连连点头:“已经安排了,刚才还有三家建筑公司打电话来询价,都说要去示范楼考察。”

    下午,研发部的王博士带来一个好消息:“周董,周总,我们的自修复智能钢材在桥梁模拟测试中表现完美!1毫米的裂纹24小时内完全闭合,强度恢复到100%,比预期还好。”

    周阳接过测试视频,反复看了几遍:“修复剂的有效期能持续多久?别过两年就失效了。”

    王博士答道:“我们做了加速老化测试,相当于自然环境下10年,修复剂的活性还保持80%以上。下一步我们想在微胶囊里加抑菌剂,防止修复剂变质。”

    囡囡补充:“中交建的项目可以先用一批试试,他们的大桥设计寿命100年,正好能长期验证效果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点头:“就这么办,让李工和中交建的技术部对接,出个应用方案。对了,尼日利亚的彩涂板生产线明天投产,赵工让我们远程观礼,别忘了时间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上午,尼日利亚钢厂的投产仪式通过视频连线举行。赵工穿着当地传统服饰,站在崭新的彩涂板生产线前:“周总,周董,囡囡,第一条彩涂板下线了!你们看这颜色多均匀,光泽度多好!”

    屏幕里,一块蓝色的彩涂板从生产线出来,当地员工欢呼着鼓掌。阿明举着一块样板说:“周董,这板的耐盐雾性能测试通过了1000小时,在海边用都没问题。当地的建筑公司已经订了500吨,说要盖非洲最高的写字楼。”

    周阳笑着说:“好样的!阿明,你现在是技术骨干了,下个月来国内培训,学我们的智能彩涂技术,回去教给更多当地员工。”

    阿明激动道:“真的吗?太好了!我一定好好学,把我们的钢厂建成非洲最好的!”

    挂了电话,周子轩对周阳说:“爸,尼日利亚的成功经验可以复制到东南亚,那边的彩涂板需求也很大。我让市场部做个调研,看看在越南或泰国建个分厂怎么样。”

    周阳点头:“可以调研,但别急着定。先把尼日利亚的模式跑通,人才、技术、供应链都成熟了再说。”

    傍晚,储能部的张工拿着储氢罐的检测报告进来:“周董,周总,储氢罐的所有测试都通过了!国家能源局的专家来看过,说我们的技术路线全国领先,示范项目的补贴申请很有希望获批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接过报告:“补贴能拿多少?如果能批30%,我们的成本压力就小多了。”

    张工答道:“专家说我们的项目符合‘绿氢全产业链’要求,补贴比例可能达到35%,大概能拿到5000万。他们还建议我们申报‘十四五’重点研发计划,再拿点研发经费。”

    囡囡插话:“我看了申报指南,里面有‘智能储氢系统’的方向,我们可以把储氢罐和智能传感器结合,申报这个方向,胜算更大。”

    周阳说道:“让张工和王博士组队申报,多找几家高校和企业联合,阵容强大点。这个项目做好了,我们就能从钢铁厂变成新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,路子更宽。”

    接下来的日子里,厂里的好消息不断:比亚迪的整车测试通过,签订了三年独家供应协议;中交建的大桥项目追加了5000吨智能钢材订单;自修复钢材的专利获批;储氢罐示范项目成功入围国家能源局名单……

    这天,周阳、周子轩、囡囡又坐在会议室里,讨论下半年的计划。

    “氢基钢材的产能要再扩一倍,”周阳指着报表,“现在的订单排到年底了,客户催得紧。设备部看看能不能把老轧机改造一下,增加一条生产线。”

    刘部长立刻说:“老轧机改造没问题,大概需要两个月,预算800万,比建新线省一半。我下周就出改造方案。”

    囡囡补充:“智能钢材的应用领域要拓展,除了桥梁和建筑,我们可以试试油气管道。昨天和中石油的人聊了聊,他们对能监测腐蚀的智能钢管很感兴趣。”

    张经理接话:“我已经安排人去中石油的管道局拜访了,带了样品和测试数据,争取下个月出合作意向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看着尼日利亚的报表:“那边的彩涂板利润比预期高15%,赵工建议再上一条镀锌线,我觉得可以批准,让他们趁热打铁,抢占市场。”

    周阳点头:“让财务给他们拨2000万,注意控制风险,别一下子投太多。阿明的培训要抓紧,本土化人才是关键。”

    夕阳透过窗户照进会议室,把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。窗外的轧机还在轰鸣,智能车间的灯光次第亮起,像一片闪烁的星河。

    “爸,”周子轩看着报表上不断增长的数字,“我们离‘五年内成为全球绿色钢铁标杆’的目标越来越近了。”

    周阳笑着说:“路还长着呢。记住,做企业就像轧钢,既要高温淬炼,也要冷水 temper(回火),有硬有软才能成好钢。”

    囡囡拿出手机,翻出一张照片:“你们看,这是尼日利亚钢厂的员工在光伏板下种的中国蔬菜,长得多好。他们说,这叫‘钢铁田里的中国绿’。”

    周子轩和周阳凑过去看,照片里的蔬菜绿油油的,背景是红彤彤的轧钢车间,画面格外和谐。

    “这才是最好的合作,”周阳感慨道,“不仅输出钢材,更输出技术和希望。”

    尼日利亚钢厂的彩涂板生产线投产后,订单像雪片一样飞来。当地最大的建筑商一口气订了3000吨,用来建造西非首座全玻璃幕墙写字楼。赵工在视频里笑得合不拢嘴,身后的车间里,阿明正带着几个当地工人调试新到的镀锌设备。

    “周总,您看这镀锌层多均匀!”赵工举着一块样板对着镜头,“昨天测了盐雾试验,1200小时没出锈点,比欧洲进口的还好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